close
國小B組 
Invention No. 10 in G major, BWV781J. S. Bach

巴哈創意曲的目的與要求在原典版創意曲集樂譜的最前頭,我們可看到一段話是1723年巴哈完成創意曲創作後,在曲子前頭親自寫下的[坦誠的引言](Auffrichtige Anleitung)的首稿複印文字:

中譯如下:

對鍵盤音樂的愛好者,特別是熱切希望學習彈奏的人,必須先學會把二聲部精確而優美的彈奏,有了相當進步後,再把三聲部也正確而美好的處理。同時要設法獲得良好的創意(樂思),並且要適度的發展它,最重要的是要獲得如歌似的彈奏方法,且能附帶的獲得作曲的基本手法,品嚐作曲的樂趣。

安哈特-科登公爵宮廷樂長 J.S.巴哈

完成於主後1723年

練習的方法

  1. 分手 我絕對要求學生在彈每首曲子前先分手,更具體說是分部彈﹔再分部彈奏時,便要非常注意指法及樂句,找出主題。練到自己對各部旋律﹑樂句非常清楚之後在合手。
  2. 利用觸鍵變化 圓滑﹑輕觸﹑跳音,使每個音粒非常清楚,尋求各種不同的音色
  3. 調換聲部練習 簡單的方法是兩手同時彈同一聲部,尤其是第二﹑三部以此方法練習,可使耳朵專注於同一聲部上,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 較困難的事將第一聲部降低一個八度給左手彈,左手的第二聲部一高八度給右手彈,這樣更可確認聲部與控制聲部。(彭老師提供)
  4. 對節拍器 因為一開始彈琴,不注重算拍子的訓練,以致許多學生無法以相同穩定的速度彈奏一首曲子; 在彈巴哈創意曲時,這個缺點便原形畢露了。一開始對節拍器時,用幾乎慢一倍的速度練習,等樂句﹑音色﹑速度各方面都戀好時,在漸漸加快到原來應有的速度。
  5. 比較不同版本,不同演奏者的音樂 目前曲譜出版版本很多,尤其巴哈的作品; 巴哈沒在譜上註明任何速度﹑表情記號,不同的演奏者﹑學者對樂譜的認知不同,常常有非常大的差異。參考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對我們的幫助會非常大。(彭老師提供)

 



Sonata in F sharp major, K. 318D. Scarlatt

史卡拉第與巴哈、韓德爾同年出生,雖然名氣不像其他音樂家響亮,但是他所創作的鍵盤奏鳴曲,開拓了鍵盤樂器嶄新的技法與表現力,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。

史卡拉第的奏鳴曲在當代也稱為“練習曲”,是以練習為主要目的,因此可以磨練精湛的演奏技巧,同時遠比純技術訓練的徹爾尼教材更具可聽性與藝術性。這些數量龐大的奏鳴曲,雖然不如巴哈的作品那樣結構緊密,卻同樣帶有聲部明確、音響和諧與優雅細緻的特徵。

另外, 由於這些奏鳴曲生動結合了當時西班牙宮廷和民間的豐富音樂素材(尤其吉他與響板的效果),亦融入了義大利的精神,內容的多樣化與音色的絢麗斑斕,非常能夠滿足音樂會中聽眾們的耳朵,所以現在也有愈來愈多的演奏者,開始將史卡拉第的奏鳴曲作不同的搭配組合,藉以呈現出巴洛克時期,與巴哈截然不同的一種音樂風貌。

作曲家生平:

史卡拉第( Domenico Scarlatti1685~1757 ),巴洛克時期之義大利作曲家、鍵盤演奏家,早期作品主要為歌劇及清唱劇,晚期則開始創作大量的大鍵琴奏鳴曲,故以大鍵琴作品聞名。史卡拉第出生於音樂世家,受其父影響至深。他的父親亞歷山大.史卡拉第( Alessandro Scarlatti ),是當時義大利傑出的歌劇作曲家。

史卡拉第16歲時,已是拿波里皇家教堂的管風琴師。後來,他又到威尼斯跟隨名作曲家加斯帕里尼學習,並與當時聲望如日中天的作曲家韓德爾結識。兩人還曾受主教之邀,舉辦了一場大鍵琴比賽,結果雖不分勝負,史卡拉第卻因此名噪樂壇,且與韓德爾維繫了一段長達數十年的堅定友誼。

在父親去世之前,史卡拉第已移居葡萄牙,擔任里斯本貴族教堂的樂師,同時也擔任年輕公主瑪莉亞.芭芭拉的音樂教師。後來,公主嫁給了西班牙的王位繼承人,史卡拉第隨行,便在西班牙教學、創作,渡過餘生。

大鍵琴奏鳴曲介紹:

史卡拉第創作的奏鳴曲約有555首,幾乎都是寫給大鍵琴演奏,僅有少數是寫給室內樂或管風琴的作品。

這些奏鳴曲都是單樂章,絕大部份為二段式(AB)。除了保有巴洛克傳統的複調對位風格,史卡拉第也同時融合當時初興的華麗風格(Gallant Style)。因此,從這些作品中,我們可以聽到優美的義大利音樂旋律、明快的西班牙節奏,以及豐富的和聲與轉調。清澄明晰的旋律線條,更已顯現前古典主義( Pre-classicism )的精神。

史卡拉第被視為現代鍵盤彈奏技巧的奠基者。儘管這些奏鳴曲篇幅短小,每曲演奏時間從1分鐘~ 6分鐘不等,各曲卻是包含不同的技術與效果,甚至成為古典樂派鍵盤音樂創作的藍本。

史卡拉第在樂曲中引進的新彈奏技術有:同音快速重覆、雙手交叉遠距離大跳(單手)、寬音域快速分解和弦、單手連續三度和六度音程、連續八度音程、連續八度分解和弦、華麗的音階等。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6WTIGPKCHxKQX.mfjtZvOlW0/article?mid=1055







24 Preludes, Op. 38, No. 11D. B. Kabalevsky

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


國中組B組
Partita (鋼琴組曲)No. 2 in C minor,BWV 826, RondeauxJ. S. Bach

巴哈共有三套組曲作品,分別是法國組曲﹑英國組曲﹑和Partita (意指多樂章的組曲) ,其中以 Partita組合較為自由,有較高的音樂表現。

輕巧活潑的曲風,一開始的旋律會出現幾次?大家可以試著算算看。
斷句明確,聲部清楚,柔美浪漫的琴音適度地表現出音樂的深度,並不時地傳達出音樂的撫慰力量,以浪漫手法無礙地表現出巴哈的人性與感情。
聲部線條的處理,動機的發展,充滿感情的巴哈。
大鍵琴與鋼琴最大的不同在於泛音及延音
鋼琴有很好的泛音延音效果
而大鍵琴只能彈奏斷音 泛音效果不佳
所以要演奏出流暢的手法 需要相當好的技術
否則令人會感覺生冷僵硬

聽久以後會比較喜歡大鍵琴的聲音
鋼琴比較適合演奏浪漫派或古典派之後的作品吧

大鍵琴作品多為 巴洛克時期的作品
此時期作品講求工整對位
許多東西都要求整整齊齊的樣子






Bagatelles, Op. 33, No.5 L. v. Beethoven

Ludwig van Beethoven - 貝多芬 - 1770-1827
Ludwig van Beethoven youtube路德維希‧范‧貝多芬 維基百科Ludwig van Beethoven wikipedia貝多芬 googleLudwig van Beethoven google
德國出生的奧地利作曲家。生於波昂的音樂世家,自幼就是天賦絕佳的鋼琴師和小提琴師。在波昂擔任九年的宮廷樂師後,遷居維也納,受教於海頓門下,並在那裡終老。他很快成為人盡皆知的演奏大師和作曲家,並成為第一位拋棄教堂或宮廷職位而成功維生的重要作曲家(雖然有三位識其才氣的貴族無條件地付給他年金)。他以獨特方式跨越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。他驚人的《英雄交響曲》(1803)就是宣布浪漫世紀來臨的那聲霹靂,此曲體現了龐大但嚴格控制的能量,此即貝多芬風格的標記。體形上,他矮小而不具吸引力,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情變得越發古怪。約1795年起耳朵漸聾,導致了幾乎自殺的憂鬱症,而約從1819年起就完全失聰。儘管有過幾次無望的愛情,他一直保持單身。在世的最後十五年裡,他是無與倫比的世界首席作曲家。作品包括著名的九部交響曲(1800-1824),十六首弦樂四重奏(1798-1826),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(1796-1822),歌劇《費德里奧》(1805年;1814年修訂),兩首彌撒曲(包括《莊嚴彌撒曲》〔1823〕在內),五首鋼琴協奏曲,一首小提琴協奏曲(1806),六首鋼琴三重奏,十首小提琴奏鳴曲,五首大提琴奏鳴曲,以及幾首音樂會序曲。






Keyboard Sonata in A minor,K. 175/ L. 429D. Scarlatti 

巴洛克晚期代表的作曲家之一是杜曼尼科.史卡拉第(Giuseppe Domenico Scarlatti),他是亞力山大.史卡拉第兒子,於一六八五年十月二十六日,生於義大利南部的拿波里(Naples),於一七五七年七月二十三日,逝世於西班牙的馬德里Madrid。

史卡拉第的奏鳴曲的音樂特性中,充滿了義大利音樂的旋律美,豐富的和聲,多采的轉調手法,並且帶有西班牙音樂的明快節奏等風格,超越巴羅克,羅可可的時代界限,使之成為古典樂派鍵盤器樂的宏偉藍本。

在技術上並行3度,6度和完全8度音程奏法,同音往復,多彩的裝飾音型,分解和絃音型等,幾乎把當時羽管鍵琴所能夠展現出的技巧,彙集於這555首奏鳴曲中。
 史卡拉第的生涯始於Neopolitan歌劇作曲。在他的作品當中,包括十二首歌劇和一首穿插劇,五十首室內清唱劇,和其他聖樂等作品,還有他最著名的作品--奏鳴曲,他稱之為練習曲(Esercizi)。他共寫了五百五十五首奏鳴曲,都是表現艱深,快速的樂句,分割的和絃等技巧。其中也使用了一些創新的效果,最顯著的是雙手交叉法,雙手八度及內音部的高度震音技巧。這些練習每一篇都解決了一種技巧上的問題,或產生一種音響上的效果。這些作品,影響及後世的作家,直至李斯特(Liszt)。

   史卡拉第的奏鳴曲,為屬單題二段式,但亦有雙主題的出現,他的風格屬對位式的不多,他著重於幻想,儘量發揮鍵盤上技巧的可能性。安大路西亞(Andalusian folk music)的民歌風味,和西班牙吉他的技巧,對史卡拉第的作品有極大的影響。



  史卡拉第留下了浩瀚的奏鳴曲。雖然同為巴赫時代的音樂家,史卡拉第的鍵盤音樂,是與巴赫的鍵盤音樂完全不同的一個世界。在他還在世活著的時候(1738年),便出版了包括30曲的羽管鍵琴練習曲集(k1-k30)。這是他在葡萄牙宮廷榮獲授予‘騎士’榮銜後,作為給國王的回敬所作的一套曲集。今天展現於我們面前的奏鳴曲,來自3個抄本。即共15卷496曲的威尼斯抄本,共15卷493曲的帕爾馬抄本,和作曲年代不詳的共44曲的倫敦抄本(也被稱為沃爾岡抄本)。全集在1906-10年間由史卡拉第研究家亞里山德羅.隆高(1864-1945)編校分10卷出版,並使史卡拉第鍵盤樂曲得以普及。由隆高編撰的作品統以L編號。由於編號順序並非與作曲年代有關,到了後來又有一位叫拉爾夫.卡柯帕特里克的現代史卡拉第研究學者,將全部作品按作曲年代重新排列,於1971年,正式出版了史卡拉第鍵盤音樂全集。這就成為了今天音樂家們所使用的正式譜本了。

引自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604110912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(廖娟妏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