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 148935_10151156504736857_379872962_n  
     
     
 

沒有人關心真正的音樂,在乎的只是比賽成績,甚至為求表現做出不合理的誇張處理,污衊了音樂的真善美,也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……

「成功往往過眼雲煙,失敗又何須耿耿於懷。」每年台灣區音樂比賽成績公佈後,參賽者都呈現歡欣鼓舞或垂頭喪氣兩極反應。

將美好與殘酷結合的音樂比賽

然而參賽者及帶團老師,在高興或悲傷之前,可曾仔細想一想,到底是你們在利用比賽,還是被比賽所利用了?

音樂,一向是美好的;比賽,永遠是殘酷的。而將美好與殘酷結合,所產生的音樂比賽,原來的用意很簡單:推廣音樂教育,及鼓勵音樂學習者及辛苦的音樂老師。但是別忘了我們可是一個刻苦耐勞、力爭上游的民族,只是推廣教育的音樂水準哪裡滿足的了我們的老師;付出汗水加淚水所獲得的第一名,才是大家的最終目標。換而言之,所有的苦水皆嚐之後,只以評審筆下的分數,拿來作價值肯定的標準,拿不到優等一切便等於零。於是,專為比賽的曲目出現了,專為比賽的樂團成立了,專為比賽的教學與練習開始了!推廣教育已儼然成為菁英教育。這個現象尤其在小學階段發揮到極致,小朋友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密集練習,達成許多高程度、高技巧之不可能任務,甚至要以處罰來督促練習,一切的一切只為了享受短暫的成功滋味,比賽一完才喘口氣,又立即開始準備明年的比賽。

但是,試問這些為了得名的老師,音樂,愉悅的音樂在哪裡?我痛心呀!我要孩子們,發自內心如泉湧的音樂不見了呀!我聽到的是逐音斟酌、堆砌音符、完美無缺但無法流動的聲音,從中我更聽到孩子們沉重的抗議聲,他們並不是快樂地演奏呀!他們只在聽到「優等獎!」才快樂的跳起來,認為辛苦的一切都值得;而「甲等獎!」便垂頭喪氣,認為自己一文不值。這等功利的態度,不但無法好好享受整個練習過程,及體驗參加比賽的樂趣,更甭提有什麼正面的教育意義及收穫;只關心比賽單位給了我們什麼獎,那真是徹底的讓比賽給利用了!

要讓小朋友帶出音樂

我也曾是個被比賽利用的老師,我的喜怒哀樂皆繫於成績發表的那瞬間,而且只許成功不容失敗。猶記沉溺在優秀成績之餘,卻仍隱約覺得有說不出的不對勁。直到民國八十一年訪日之後,終於有了脫胎換骨的醒悟。當時進入明治神宮欣賞了一場樂團的「比賽」,這場比賽很特別,從幼稚園到中學團均有,編制除了以兒童節奏樂器為主更輔以其他西洋或本土樂器。(這在我們根本行不通,早就大喊不公平)評審團為大學音樂系教授,評分方式亦很奇特:四個樂團分配一個主審,只評等第,不評分數與名次,會中還邀請了來自台灣的一個國小節奏樂團壓軸,讓我們也不禁得意的沾沾光。然而每個樂團快樂的氣氛及精緻流暢的演出,居然凸顯這個總是台灣區音樂比賽優等的國小樂團,聲音如此龐大且突兀,我曾護短地想:我們的樂曲程度較高、小朋友技巧較好呀!

但是哪兒不對?兒童節奏樂的鼻祖大場善一先生說得好:「音樂!」會後的討論會中,大場先生說:「要讓小朋友帶出音樂。」這場比賽後,每一個評審將自己的意見逐一和指導老師溝通,會中除了讓人如沐春風,更啟迪我對音樂多方面的體認。而看到無論是得什麼獎的老師都非常高興;並覺得因為比賽而收穫良多的態度,讓我深深體會到,這真的是一場音樂重於競爭的比賽。大場先生的那句:「要讓小朋友帶出音樂」,更有如當頭棒喝。沒錯,要帶出音樂的是正在演奏的小朋友,老師的責任是如何「讓」小朋友帶出音樂。相較於當天台灣樂團小朋友對音樂的木然;反觀其他樂團無論曲目多麼簡單,卻能打動人心,原因是?……子們的快樂!他們用音樂告訴我:他們有多喜歡演奏。

回國後,於當年台灣區音樂比賽時再次聆聽該國小樂團的演出,只是同樣的曲目、同樣的龐大,我怎樣也不覺得他們像在日本時那般吵呀!原來,所有的樂團氣勢一樣雄厚,音樂中透露出的也都是緊繃的音樂……。嗯!他們還是裡面比較好聽的呢。國內的比賽文化是如此,大家隨波逐流!沒有人關心真正的音樂,大家關心的只是比賽成績,甚至為求表現做出不合理的誇張處理。此等功利態度不但污衊音樂的真善美,也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。

技巧雖不如人,一樣是「第一名」

難道我們真的不能好好的參加比賽嗎?

可以!老師們要有足夠的自信,懂得追求及經營自己所要的。當年的醒悟讓我耿耿於懷,也終於明瞭長久的遺憾是什麼,於是開始著手一個真正為孩子組織的樂團:它要帶給孩子的是真實的感受,而孩子要演奏的是來自於他們內心的聲音;不以機械式的方法訓練出超高技巧,而以合奏體驗音樂的樂趣。這種樂團非常不適合現今的比賽,所以,我們只是利用比賽來自我磨練!這種觀念要再三和家長及學校溝通,所幸都獲得支持。因為比賽,孩子們認真練習前所未有的技巧,雖然超過能力所及但進步良多;毅力與耐力也因為對於比賽的執著磨練出來。比賽當天,我們技巧不如人,但孩子如同施展魔法,來自內心對音樂的感受,經由指揮棒化作點點閃亮的音符,揮灑在整個音樂廳,連我都受到感動。一下台,我告訴所有的人,孩子已得到他們的第一名了!這次參加比賽對我們來說實在太值得了!至於成績?在各個評審的層次不相同的情形下,老師自己內心要有一把尺,既不喪失自信,亦虛心接受評語。如此一來,數字已不具任何意義,名次亦然。

而學生呢?難道不失望?當然會。只是他們在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後,居然不會有比賽失落感,還高高興興開始準備新年音樂會呢!看到學生的反應,我終於真正卸下多年來的遺憾,這個才真正是我要的。

文‧陳婉玲摘自90313日中國時報

 
       
    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(廖娟妏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